计划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能力生根计划
能力根生计划简介
时间:2013年06月05日来源: 作者: 编辑: 点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十年有余,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绝非近些年来某些学校的那种停留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层面上。未来一二十年的优质、特色中小学,绝不是只抓应试或高考的学校,而是在回答国家或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上具有特色的学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中小学必须以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提高全面的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以创建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型学校为宗旨。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开展的“能力生根”计划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能力生根”计划简介

能力,是指比较稳定的处事方式及其心理特征。“能力生根”计划中所强调的能力,主要包括基学生的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学科能力表现三个方面。

1.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指人的一生必备的基本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中小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会认知”,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特别强调基础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指人的终身发展必备的行为处事的能力。主要包括规划能力、总结能力、反思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包括工具性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性实践能力)。中小学教育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

3.学科能力表现

学科能力表现,是指学生在各主要学科课程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中小学各科教学必须明确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方向和方式。学科能力表现的指标、培养策略,是“海峡两岸能力生根计划”的研究重点。

能力生根,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切实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每个学生的人生成长奠定终身必备的能力基础,让各种能力成为学生人生成长之根。“能力生根”计划是由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一整套理念、能力发展标准、教学方式、以及中小学生关键能力测评指标技术所组成的体系,其核心是中小学生能力发展标准、深度教学实验、能力发展评测数据库。具体包括问题导向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能力导向的深度学习、研制学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开发学生学习质量检测数据库。

二、“能力生根”计划的意义

1.教育质量标准对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意义

教育质量标准是基于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学校教育理念而研制的人才培养标准或质量规格,它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极少甚至没有中小学能够明确学校自己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体系,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涉及特定学段学生综合素质形象的整体设计、学生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德育体育等各项工作质量标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

2.对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课程与教学改革总是居于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没有改革,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相反只可能是单一教学方法的改革,甚至仅仅是知识训练方法的变化。“能力生根”计划的实施,能够促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该计划拟将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国家学科课程、实践教育课程、校本特色课程。并分类推进改革策略。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切实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3.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能力为重”,强调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的战略任务之一。“能力生根”计划的实施,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力生根”计划通过引导教师对知识的性质、结构和意义的解析,能够帮助教师突破传统的将知识作为材料、定论的观点,创新教师的知识观,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注重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以及对知识意义的实现。另一方面,“能力生根”计划能够帮助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帮助教师意识到自身的课程权利,提升自己创生课程资源的能力。再一方面,“能力生根”计划通过研制教学质量标准,能够创新教师的教学质量观,突破以分数论质量的观点。最后,“能力生根”计划能够创新教师的学生观,以及通过“教师成长工作坊”的实施,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与教育价值观。

三、“能力生根”计划的具体工作

1.规划和研制学校发展白皮书

从学校教育的时代挑战、学校的历史反思、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学生形象设计(人才培养的素质设计与教育质量标准)、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与教学、德育等各育)、管理与评价(包括学生管理、成长与质量监测数据库)、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制度创新等方面全面规划学生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2.研制学生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在前期为学校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本信中多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希望学校能够组织各教研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参与该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3.组建校内课题组开展分专题的行动研究、理论研究、案例研究

调动和发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校内教师参与“深度课堂”与“深度教学”、“实践教育”与“特色课程”、“能力生根”、“导师制”与“学习共同体”、“学生成长与质量监测”等项目组。以项目组为基础,组建教师教研工作坊,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4.搭建学校信息化平台

学生成长与学习质量监测,是促进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缺乏通过科学评价与监测,来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体系。创办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型学校,必须重视这一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品质监测、学业学习质量报告制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

5.学生成长指导改革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多年来,我们中小学对学生的成长方式、发展状态、素质变化过程、学校生活方式,缺少了必要的研究和了解,大多数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的更多是压力而不是快乐。加强对学生成长的指导,是当下我们需要改进的重要领域。

(1)“成长导师制”的实施

(2)“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6.打造具有感染力的学校特色教育活动、改造对师生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场所。

真正有影响的学校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教师发展的系统变革。要切实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的课程制度。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心系每个学生,叩问教育真意,心向远方,追求卓越,反对平庸!




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